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
(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
2019年基础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庆医科大学)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基础医学组的指导下,在重庆医科大学各级组织的支持下,中心各位教师努力工作,在人才培养、人才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信息化建设以及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一、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
(一)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中心在2019年度承担了全校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31个专业,4个年级,共11237位学生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工作,全年共完成了1355161人学时的实验教学工作量。在2019年基础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庆医科大学)独立开设了人体大体形态学实验、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人体机能学实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等48门的实验课程,共395个实验项目。在2019年共使用45种实验教材,新增实验教材12本。
(二)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等
1.2019年,我校学生在中心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全国、重庆市、学校的各种实验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8月17日-8月20日,在安徽合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安徽医科大学承办的“2019年第六届高等医学教育信息化论坛暨首届全国基础医学大学生实验技能邀请赛”上,基础医学专业的胡赛飞、郭晓宇、陈艺同学及医学实验技术专业的赵爽同学组成的本科生团队在虚拟仿真操作和机能学线下实验操作等多重环节中脱颖而出,获得首届全国基础医学大学生实验技能邀请赛一等奖。(领队:余华荣教授、李英博副教授)。
(2)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邱璐瑶、李文道、平静、熊锦月、臧蔓蔓、唐纯同学以《微孢子虫在中国的流行情况调查与分析》获得一等奖;
(3)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赵爽、杨胜斐、彭倩瑜同学以《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膀胱癌标志物的早期检测》获得一等奖;
(4)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袁家果、季田伊、华欢、黄红艳以《多形拟杆菌可通过产丁酸调节相关蛋白影响帕金森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获得二等奖;
2.中心及学院通过设立校级创新实验项目、“英耀计划”等鼓励本科学生积极参加科学研究,锻炼科研能力。
3.加强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中心、学院高度重视课程建设,组织教研室学习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相关文件,鼓励各教研室积极开展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和线上、线下、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一流课程申报工作。本学年度,《人体概述》(二)获重庆市第二批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系统解剖学》获重庆市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基于AR技术的缺血性脑损伤电生理虚拟仿真教学项目》获批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二、人才队伍建设
(一)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为加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学校聘任基础医学院院长余华荣教授担任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中心现有专职人员210名,其中高级职称127人(占60.5%),博士生导师2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16名(占55.2%)。中心拥有全国优秀教师、重庆市优秀教师、名师、教育工作终身贡献奖、优秀教育工作者、首批“百名学术学科领军人才”各1名;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6名,“322”人才工程库专家1名,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名,高校骨干教师10余名。2019年新引进博士后4人。
(三)队伍建设的举措与取得的成绩等
1.队伍建设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要工作之一,中心在推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制定了相关的文件,特别是对青年师资的培养中心启动了苗圃工程。本年度,7名教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学校重点学科及其他基金的资助出国进修。 2019年,3名教师晋升教授,11名教师晋升副教授,学院支持7位教师出国进修培训,100余人次外出参加各种学术交流。
2.积极拓展海内外智力引进,并取得好成绩。中心今年成功引进
向云龙教授、David教授,缪文俊副教授、邱大川副教授、唐静副教授、彭奇龄副教授。
3. 积极推动中心对外交流
今年,国际宇航科学院(IAA,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Astronautics)生命科学部院士李英贤研究员、匹兹堡大学生物医学信息系终身教授鲁兴华教授、美国肯塔基大学医学院终身名誉教授周斌华教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杨锋教授、日本富山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室教授岸裕幸教授、汕头大学李恩明教授、复旦大学郑平教授、空军军医大学李云庆教授等专家到中心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
4.加强新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
为促进新师资的迅速成长,提高了新师资教学能力和水平,中心开展了 “新进师资教学规范化培训”,为期一年。中心还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全国相关的教学、科研研讨会,组织专家和学生对实验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根据专家和学生所提意见,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这一系列的培训,新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经过考核,全部新进教师均达到要求,通过了中心组织的考核。
5.努力提升实验教师的科研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人员创新积极性,通过教学相长,促进实验教学管理中心科研工作发展;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将依托优良实验条件和优秀的实验教学队伍,实施本科生培养导师制。并设立医学本科生导师制项目(Tutorial System of Medical Undergraduate,MTS)。导师全面负责“MTS”项目学生的科研学习;指导学生进行项目立项,开题,中期,结题等环节工作总结和汇报;指导学生完成论文发表。由学术委员会对项目的进展进行考核评定。
三、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一)教学改革立项、进展、完成等情况。
尽管中心的教学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但中心非常重视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
1.中心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申报各级教改课题。
本学年度,学院获得市级教改重大项目1项(李剑波-一流学科建设新视角下法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践及探索)、市级教改一般项目3项(贺桂琼-数字化解剖互动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研究、李英博-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互联网+机能实验”学习空间和实验室管理的移动端综合平台建设与应用、冉隆科-生信云服务平台在生物信息学科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校级教改项目1项(李轶—分子与细胞课程中关于开展移动学习模式的实践与初探)。
2019年,学院教师公开发表教学论文12篇,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卜友泉—基于器官系统为主线的生物学科整合课程《分子与细胞》的建设与实践获)。
(二)科学研究等情况
中心教师积极申报各级科研课题,201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以上项目等资助24项,经费总计402万元;发表论文140篇;发明专利1项;专利转化2项;参编国外专著2部。
四、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
(一)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情况。
1. 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
(1)信息化平台建设
近年来,中心非常重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下,通过引进网络化、信息化、集成化的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同步演示教学系统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等,建成了一个信息化开放式机能实验教学平台,打造了5间现代化机能实验室,实现了机能学实验室设备更新换代和全面开放。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暑假期间,机能实验室在实验教学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另外5间实验室的整体装修工作!并计划进行下一阶段剩余实验室信息化建设。
(2)大学生创新平台建设
2019年,学校进一步加强创新实验平台建设,创新实验室新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1间、材料化学实验室1间,合计300m2,专门供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开展使用。目前大学生创新实验室总面积已达860m2。2019年新购置电化学工作站、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大小鼠转棒疲劳仪、大小鼠抓力测定仪、小鼠转轮式疲劳仪、MPI-E型电致化学发光检测仪、雪花制冰机等设备,并对实验室恒温孵育箱、鼓风干燥机、分析天平等常规仪器进行了更新换代。
(3)网络学习平台建设,打造课程思政信息化平台
2019年,秉承人文、开放、共享的原则,中心建立了人体机能实验室的微信公众平台,旨在服务师生,搭建适合学生学习的实验教育交流平台,促进教师发展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增强校际交流、校企合作和开放共享。通过该平台,实现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拓展视野。同时,借助该平台,将《生理学》课程思政理念进行分享和传播,对这一学习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以期为后续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
2、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
中心积极开展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并在建设中培养教师的信息化能力。一方面,委派年轻老师前往国家举办的培训班进行信息化建设学习;另一方面,积极组织队伍参加全国信息化大赛,与全国高校展开交流。以项目建设带动团队建设,以国家级竞赛促进团队建设!2019年,通过校企合作,机能实验室李英博团队研发的“基于AR技术的缺血性脑损伤电生理虚拟仿真项目”荣获全国高等学校医药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作品大赛一等奖,并被授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基础医学组“虚拟仿真金课”。该项目为虚拟仿真类实验项目首批国家级“金课”。同时,该项目被评为2019年重庆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并进入国家级项目评审。并获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一项。2019年,李英博副教授获得“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教学创新奖”。
(二)开放运行、安全运行等情况。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所属实验室全部面向本科生开放。2011年,中心制订下发了“实验室开放管理暂行办法”,各实验室积极响应,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使实验室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2016年,中心又制订下发了“关于加强实验室开放管理的通知”,对实验室开放申请、实施环节的管理,以及实验室开放工作量的核算进行了明确和细化,一方面使实验室开放更加有序,同时也给予完成实验室开放工作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一定的鼓励,进一步提高工作积极性。2019年,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共向本科生课外开放1000余次。同时,中心也十分注重运行安全,在“实验室开放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了安全管理办法。中心实行安全巡视制度,实验室要求安全员、技术负责人、实验室主任每天进行安全巡视。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杜绝事故发生。每逢周末和假节日前,技术负责人和实验室主任必须进行每间房间巡查,重点查水、电、门、窗安全。2019年,全年未出现任何安全事故。
(三)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示范引领、支持中西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等情况。
中心组织编写的医学整合课程基础实验系列教材,使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发生了很大的改观,也得到全国多所高校的专家教授的普遍认可,纷纷索书分享。中心取得的改革成绩得到校领导的肯定以及广大师生的好评,已成为学校的窗口之一。
经过几年的运行和发展,中心已成为西南地区医学人才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中心的建设和管理经验、优良的实验教学效果和突出的教学成果具有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中心建立专门的优秀中外学生实验报告展示栏,让中外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也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促进了实验报告质量的提高。
2019年,英国莱斯特大学访问本中心。同时,国内多所医科大学譬如首都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福建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科大学、锦州医科大学、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10余所医学院校的教师(团)的来访。本中心也委派教师前往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加拿大UBC等国际知名高校和上海交大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等高校进行交流学习。对推进21世纪医学教育教学内容和整合课程体系的改革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和推广作用。同时也为学院教师成长搭建起良好平台。
五、示范中心大事记
(一)有关媒体对示范中心的重要评价,附相应文字和图片资料。
正值“礼赞共和国、智慧新生活”全国科普日主题活动集中开展之际,为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2019年10月19日,学校在缙云校区人类生命与健康博物馆举办全国科普日宣传活动,来自重庆科技学院、附近社区的观众及本校师生8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科普活动充分体现了同学们关心社会、传播知识的热情,表现出积极好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青年精神风貌,展现了我校良好的校风学风,发挥了重庆市人类生命与健康博物馆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
(二)省部级以上领导同志视察示范中心的图片及说明等。
教育部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认证专家组来校现场考察。6月27-28日,教育部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认证专家组莅临我校,对学校来华留学教育工作进行现场考察。学校党委书记陈蓉、校领导冯跃林、邓世雄、杨竹、田杰出席专家组进校说明会及现场考察反馈会。专家组一行五人,由西安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宋玉霞教授任组长,专家组成员包括天津医科大学国际医学院原院长郭凤林教授、安徽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吴强教授,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教育服务认证部主任翟金鸣及高级项目官员任今今。现场考察期间,专家组访谈了来华留学分管领导、职能部门及教学单位负责人、教师代表、留学生代表等,查阅了档案,观摩了理论课及临床教学、考察了实验室、图书馆、食堂、宿舍,对我校来华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察。
(四)其它对示范中心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活动等。
1. 2019年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在我校召开。
2019 年11月15日~17日,“2019 年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在重庆医科大学举行。本次会议旨在进一步发挥基础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作用,促进我校基础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发展,从而推进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加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加快教学科研紧密结合以及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安徽医科大学汪思应教授,大连医科大学朱亮教授,南方医科大学董为人教授,上海梦之路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高俊辉总经理,西安交大吕海侠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陈婉南教授,重庆医科大学徐晨教授、余华荣教授、王应雄教授等出席会议并讲话。并就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整合式虚拟课程建设,实验教学课程建设,课程实施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等展开讨论,为实验中心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2. “两地三校”机能学实验教学交流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2019年1月17日,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机能实验室主任王玉芳教授、重庆市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唐俊铨主任等一行来我校实验教学管理中心人体机能实验室,与我校机能实验室、生理、病理生理、药理教研室50余位教师开展交流研讨,旨在推动校际间机能实验室建设、创新实验以及虚拟教学项目的深入合作与交流。
通过此次交流,“两地三校”在机能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为川渝地区高校间实验教学项目的进一步合作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3. 开展实验动物纪念活动,融入课程思政教育
每年的4月24日是“世界实验动物日”,是国际上重要的实验动物保护节日。在人类的生命科学研究中,实验动物奔赴教学、科研第一线,为人类健康和医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提倡尊重实验动物、善待实验动物的价值理念,推动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医德医风建设,并促进课程思政与医学专业课程相融合,4月24日下午,重庆医科大学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在缙云校区求实楼举行“崇尚科学、善待动物;医者仁心、大爱无疆”世界实验动物日主题纪念日活动。
本次“世界实验动物日”纪念活动的举办,起到了有效的科普宣传和教育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实验动物在医学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让广大同学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树立了形成自身优秀医德医风的信念,培养了尊重生命、救死扶伤、关爱患者的医学人文精神!
4. 特邀实习基地举行 “基因组技术发展与医学应用”专题讲座
为加强专业建设,发挥行业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技术进展与医学应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9年5月10日下午2点在缙云校区A2-1105教室,中心专业实习基地—上海伯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睿博士应邀来我校作“基因组技术发展与医学应用”的专题讲座。学院200余名生物信息学、医学实验技术、基础医学专业的同学参加了本次讲座,教务科邵海英老师主持了这次讲座。本次讲座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气氛浓厚,进一步拓展了相关专业学科知识,使同学们对本专业、未来的工作方向及社会需求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清晰的认识。
5. 开展“缅怀捐献者,彰显医学心”清明节主题教育活动
为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校风学风,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仪式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医药卫生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3月28日中午,学校在缙云校区厚德广场举行“缅怀捐献者,彰显医学心”清明祭拜遗体捐献者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仪式。重庆市红十字会秘书长徐伟同志,重庆市红十字会组宣部调研员秦红梅同志以及重庆医科大学相关部门领导,各学院学生代表共计4千余人参加本次活动。清明祭拜主题教育活动作为我校开展的常态化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精品活动之一,今年已连续开展10年,在每一名重医学子心中烙下深深地印记。
六、示范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有待加强建设
实验教学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整体年龄偏大,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偏低,未形成合理的梯队。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学校近三年来着力引进博士以上学历的实验教学人员,使得一些岗位难以招聘到合适人员;二是实验技术岗的职称评聘条件逐年提高,教学平台的实验技术人员参与科研较少,对职称评聘有一定影响。
(二)实验教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教学实验室面积总量稍显不足,尤其是实验准备室布局紧张,影响了实验技术准备工作的规范开展。部分专业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台套数偏少或更新率偏低,尚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单人单组、独立试验的需求。
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学校近年来专业结构调整后,缙云校区规划的教学平台扩建实验室场地有限,只能通过整合、协调,来保证上课的实验室;另一方面受上级资产报废流程的影响,放缓了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更新频率。
(三)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资源需进一步充实,使用效率亟需提高
虚拟仿真实验资源使用效率较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在教学中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原因分析如下:一是现有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多是依靠招标采购,尚不能完全切合教师教学实际所需,而与公司联合开发,又审批流程复杂、产权不明晰等问题。二是采用虚拟仿真实验辅助教学,需要教师利用课外的时间引导和督促学生学习,要付出额外的时间与精力,由于无法纳入工作量计算,因此教师积极性不高。
七、所在学校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今年,重庆市和重庆医科大学都在经费上对中心给予了大力的支持。2019年预计会投入400万元左右的经费支持机能实验教学中心的部分实验室建设。重庆医科大学今年给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投入537万元,加强中心的建设和仪器设备的更新。
八、下一年发展思路
(一)针对上述问题,加强改进。
针对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制定改进措施:一是制定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地设置实验教学和管理岗位,结合实际岗位需求充实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二是依托实验教学平台和学科科研平台,加大高水平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参与科研;三是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办法,鼓励专任教师兼任实验技术工作。
针对实验教学条件,制定改进措施:一是努力争取资源,不断加大经费投入支持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调整教学实验室整体布局。二是争取政策,畅通资产报废流程,同时继续加大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保障仪器设备的维护与更新。三是加快实验教学及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努力使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利用率更高、设备完好率更高、共享更充分,为实验教学提供更有利的保障。
针对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资源,制定改进措施:一是以教育部从今年开始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建设为契机,发动院系和教师积极参与此项工作。从学校层面逐步解决与合作公司的开发的困难。二是改革实验课程评价体系和考核方式,提高网上学习在形成性评价中的比重;部分条件成熟的学科,逐步采用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与实际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的实验操作考试,促使学生有效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
(二)进一步加强与各医学院校的交流、合作
实验中心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中心希望进一步和兄弟院校在先进教育教学理念、虚拟实验创新思路、实验室规范化、示范化发展、学生创新实验、管理经验等多方面展开交流、合作、学习、讨论。
(三)进一步理顺实验室的管理机制
理清学生创新实验等的规章制度,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更好地条件。
(四)积极筹备全国基础医学实验技能大赛
明年暑期,机能实验室将承担全国基础医学实验技能大赛。实验室要在2020上半年完成实验准备室的改造、新实验设备的安装、实验项目的选择、虚拟题库的建设、参赛队伍的选拔和培训。时间短、任务重,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