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实验教学    实验室介绍    正文
   
  新闻通告
 
·
学校顺利完成国家级、...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
   
  实验室介绍
 

人体机能实验室简介

发布时间:2018-11-21 浏览次数:
 


机能实验室组建于1997年,1999年9月正式由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三个实验室组建而成,与教研室相对独立,其主要任务是:承担“三理”的教学实验;为教师、研究生提供仪器、设备、实验场所及实验技术服务;提高办学效益。

1999年被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授予“重庆市普通高校基础课教学合格实验室”。2008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室历届负责人
1997~2002 徐晨主任、范维正副主任 
2002~2003 徐晨主任、邓华瑜副主任 
2003~2016 陆杰主任

2016~至今 李英博主任 

机能实验室目前共有实验教学辅助人员7人,3人具有高级实验师技术职

称,1人具有讲师职称,2人具有实验师技术职称,另1人具有初级实验师技术职称。其中具有博士学历的人员1人。


具体分工情况如下:

实验室日常管理刘孝云

教学秘书余丽娟

设备管理廖红郑维萍

耗材管理高丽佳

实验教学辅助刘孝云余丽娟廖红郑维萍高丽佳陈黎郑学东


实验教学情况
人体机能学实验(一)
人体机能学实验(一)这门课程是研究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它是涵盖了生理学的基本实验内容的一门基础医学主干课程。人体的功能十分复杂,在研究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机制时,必然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因此,人体机能学实验的研究内容包括了器官、系统不同水平及人体整体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活动规律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本课程和生理学理论教学课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学生获得相关理论知识后,通过系统的机能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人体机能学实验(一)的实验项目类型主要包括:机能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实验技能,经典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仪器介绍、常用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技术、电刺激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引导、传导速度和兴奋性不应期的测定、人体动脉血压测定、心音听诊、心电图检测、家兔实验等多个实验。目前每年承担的任务大约为17万余人学时数。
人体机能学实验(二)
人体机能学实验(二)是研究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及其机理的一门科学,它是综合了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基本内容的一门基础医学主干课程。人体机能学实验(二)的研究内容包括了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原理;疾病状态下的病理生理功能变化及其机制。本课程和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课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人体机能学实验(二)的实验项目类型主要包括:机能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实验技能,经典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动物的捉持法和给药法、有机磷药物的中毒及其解救、实验性酸中毒、吗啡的镇痛作用、实验性缺氧和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等多个实验。目前每年承担的任务大约为15万余人学时数。
机能实验室拥有9间多媒体教学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配有由计算机组成的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8套,5匹空调1台,电视机2台;实验教学采用放录像、多媒体生理信号采集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机能实验室拥有资产超过100万元的设备。其中有血气分析仪,微循环观测仪,微机化生理记录系统,微电极放大器,数显恒温平滑肌槽,以及紫外分光光度计、高速离心机等各种仪器。 
机能实验室将竭诚为教学实验、科研课题实验以及新技术的开发提供服务。

发展规划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也对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推动实验室开放和信息化建设,让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

在现有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人体机能学实验室信息化开放式平台建设,构建一个信息化基础上的开放式人体机能学实验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力争经过建设,实现机能学实验室全面开放,满足学生开展机能学领域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需要,并成为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领先水平的医学生机能学实验教学平台。

1.进一步推动实验室基础建设,积极配合“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教学改革

1)以硬件改造带动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为我校临床医学及医学相关专业本科生提供一个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信息化开放式机能学实验教学平台,发挥好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

2)在网络化、信息化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机能学实验室开放,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打造有利的学习实践环境。

3)配合我校“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教学改革,开设更多与临床结合紧密的新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尽早建立临床思维。

4)依托“虚拟实验中心”教学平台,推进人体机能学实验网络化教学改革,实现实验过程在线监督、实验报告网上提交和批阅、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项目网上指导等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5)进一步增加、丰富人体机能实验内容

目前,学生通过机能实验了解了机体功能在不同状态的改变,但是在做机能

实验时往往是单方面观察机能变化或生化变化,并未同时观察两者的变化,而在机体受到某种刺激时,往往是既有功能的变化也有生化指标的变化。如在膈神经传出放电实验中,作了某种处理后由于条件限制,只观察了膈神经传出放电及呼吸运动的变化,如果在观察机能变化的同时能观察血液中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变化,实验效果会更好。
学生的机能实验,多为整体和器官水平实验,缺少细胞水平实验。如能安排少量细胞水平的实验(如蟾蜍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引导实验),对提高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定有很大帮助。目前正向这方面努力。
循环系统实验是机能实验的重点内容,所有机能学科的实验都会涉及到较多的循环内容,目前对该部分实验内容多是以观察血压和心电为指标,缺少器官血流量和器官微循环变化的观察,如能增加观察这些内容的设备,可大大提高机能实验的档次。同时也能使机能实验室为多层次的学生服务,面向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研究课题开放。
2.加强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实验准备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完成的质量,为了更好地完成以功能单位安排的实验准备工作和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需要对实验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包括三门机能学科的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及仪器设备的使用培训。这种培训可是教研室内的培训学习和校外的进修学习,他们的业务素质提高了,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3.希望建立以先进的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为基础的开放式机能学实验室

希望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教学系统,建设集动物与人体机能信息源采集终端、计算机多媒体设备为一体的机能学实验室,满足学生自助式实验操作的开放式机能学实验教学需求,为机能学实验室全面开放创造客观条件。


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
机能学实验是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有机融合生理、药理和病理生理学的实验而设立的一门新型的独立的实验教学课程,其宗旨是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科学思维,独立开展实际工作、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和培养广大同学的综合素质,通过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兴趣和严谨求学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最终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因而是我校医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

教学理念

首先使学生掌握正常机能状态下的各种生理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病理情况下机能状态的变化情况,随后再观察某种疾病情况下通过药物处理后机能状态的恢复情况,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实验,使学生对正常机能-疾病情况下机能的变化-药物治疗后机能状态的恢复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目前机能实验课程正是按正常机能【人体机能学实验(一)】,疾病状态下机能的变化和药物治疗下机能状态【人体机能学实验(二)】的恢复体系设置。
机能实验室所使用的教学仪器、设备,近年来全部更新,基本达到国内较先进水平,如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它完全替代了示波器、刺激器、记录仪等,使几乎所有的机能实验内容在一台计算机内完成,并可进行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模拟实验等。经过实验室和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于1999年9月通过了重庆市教委专家组的评估审核,从教学质量到仪器设备管理等全部达标,而被评为“普通高校基础课教学合格实验室”。于2008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改革思路:

1.加强学科整合,提高实验质量

通过建立机能实验室实施对机能实验教学的改革,其思路是基于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三门学科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之间存在内在联系、三门课程实验教学之间也存在内在联系,根据机能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制订了《人体机能学实验》课程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按照循序渐进、科学合理、内容系统先进的原则组织编写了《人体机能学实验》教材,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素质的培养及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上。由于实验中心要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所以,在实施实验教学的时候,根据不同的年级的机能实验特点安排了不同类型的实验。机能实验教学改革后,由于集中了过去三个实验室的人员、场地及仪器设备,实验设备方面达到了资源共享,并体现了较大的规模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实验小组(使每组学生由6―7人减为3―4人),增加了实验动物,又相对地增加了实验学时,使学生有了更多的动手机会,由过去少数学生操作、多数学生围着看变为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2.积极配合我校“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教学改革

在进一步的改革中,我们将积极配合我校“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教学改革,开设更多与临床结合紧密的新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尽早建立临床思维。我们希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能根据最新科技发展的情况, 拟定若干个实验题目。由学生自已选定实验课题,进行实验小组课题创新性论证。然后查阅文献、拟定实验方案,要求实验内容应综合、前沿,要求“精和尖”,体现实验的创新精神。最后选择仪器设备、制定实验步骤、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实验数据, 独立完成实验,独立地把实验中的问题研究透彻。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创新能力, 更有利于学生深刻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精神。

3.加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联系

在医学教育中,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成为医学课程整合中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早期接触临床是一种新的医学教育的模式,也是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提高人体实验的比例,可以有效的把人体实验结合起来,与临床形成更紧密的关系,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考核方法

1.对实验兼职教师的考核

实验课教学的评估强调教师对实验内容的理解是否透彻,对每项实验内容相关理论是否准备充分,对实验现象是否分析得透彻,对每项实验指标是否都有让学生在现有条件下所必须完成的实验内容,以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2.对实验技术员的考核

是对准备工作的具体评价,如是否有实验准备记录,实验仪器运转是否正常,试剂配制是否准确无差,仪器故障是否能迅速排除等。

3.对学生实验效果的考核

  机能实验学是机能三学科实验教学整合、重组所形成的实践课。该门课程考核对于客观、公证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重视实践,从而保证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人体机能学实验考核包括机能实验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考核由以下四方面构成。

1.平时成绩为了体现既重考试,又重平时表现的特点、防止考试前突击复习现象发生,我们加重了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核,占20%。随堂考勤,无旷课、迟到、早退者,记5分,旷课1次扣除1分;实验前提问,预习过实验,回答问题流利、正确者,记5分;在实验过程中,态度认真,积极动手,操作规范者,记10分,如果发现袖手旁观、看书、写报告而不参加操作,扣除2~5分。 

2.实验报告此项重在考核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占30%。以6次实验报告为例,每次以5分记,最后相加。报告书写认真、格式规范、内容完整、结果正确者,3分起记;在上述基础上,能查阅有关理论书籍,对实验结果进行客观而正确的分析,从中获取有效信息者,则以5分记。 

3.操作考试为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基本机能训练,除书面考试外,操作考试的考核也占较大比例,30%。操作考试事先给出范围,考试时采取抽签形式。技术操作基本规范,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者,20分起记;自信、动作流畅、操作规范、无失误者,25~30分记。 

4.书面考试占考核的20%,考试内容以与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为主,兼顾实验基本知识。卷面分以百分记,最后成绩乘以20%


课程体系

生理学是以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及原理的一门学科。三者分属三个不同的一级学科,相互间虽自成体系,但在医学知识链中是密切相关,存在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除此之外,三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和观察指标类同。这为三学科实验课程的整合、重组奠定了基础。因此,目前机能实验课程分为人体机能学实验(一)和人体机能学实验(二),并设置留学生专业人体机能学实验,均是按正常机能,疾病状态下机能的变化和药物治疗下机能状态的恢复体系设置

  改变目前我国高等医药院校医学机能学教学重灌输、轻启发;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实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的程序式教学法即灌输式教学法,逐步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教学法转轨。在教学手段上提倡学生动手操作,参与科学实验,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由被动变主动,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信心和观察事物的兴奋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能力及良好的科研素质即严谨的科学作风,严密的科学思维和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着突出改革与发展主题,优化学科结构,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的宗旨,通过采用更加现代化的实验手段,增加设计性、应用性、综合性、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校期间能接受到较为完整的医学机能学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同时,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培养高水平的医、药创新型人才,为西部地区疾病预防与治疗服务。


仪器管理制度

  1. 贵重仪器设有专人管理并建有仪器档案(一式二份,校设备处、机能室各一份),负责仪器的入库、出库工作;建立健全仪器设备帐、卡、物相符。 

  2. 为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负责各类仪器的管理人员应做好使用登记,作好仪器保养工作,负责联系维修事宜。 

  3. 负责贵重仪器的管理人员应指导实验教师和其他人员对本仪器的操作使用;将有关注意事项交代清楚,以确保仪器的正常使用。 

  4. 需要专人操作的仪器设备,其他人未经专人同意,不得擅自操作使用。 

  5. 实验室在完成教学或科研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和技术开发,开展学术、技术交流活动。 

维护维修经费保障

  维护维修仪器设备的经费由学校提供,能保证维修的经费,学校有专职的仪器维修人员,可使仪器设备经常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版权所有: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电话:023-65712090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杰青大道 邮编:401331   》》旧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