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简介
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室的前身是2000年通过重庆市高校实验教学评估的三个合格实验室:普通生物学实验室、组织胚胎学实验室和病理学实验室。历届学校和基础医学院领导都非常重视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得到迅速发展和壮大。根据学科发展和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2004年对上述各独立实验室进行了整合,成立了由学校和学院两级管理的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专项基金及重庆医科大学配套资金467.83万元,用于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室和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购置了新的教学仪器设备,并对实验室环境进行了改造,已经成为一个面向全校各层次医学生的现代化人体显微形态学教学实验室。实验室通过一流的管理为医学本科教学提供优质的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教学资源,为学生科技活动创造条件,同时也为研究生教学、成人教育提供服务,实现了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教学资源平台的共享。
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室拥有雄厚的专兼职师资队伍。现有相对稳定的实验教学人员61人(其中专兼职实验教师52人,实验技术人员9人)。实验教师中教授16人,副教授19人,高级实验师2人。高级职称比例达61%,研究生学历比例达81%,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实验教学队伍。目前,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室承担了全校的11个院、5个系部,41个专业及方向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基础和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
根据医学教育的特点,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主线,不断优化和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是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室广大教学人员的目标。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医学生的特点和要求,实验室安排了不同的教学内容,目前总共可以开展实验教学项目117个,其中包括综合性实验19项,创新性实验22项。教师将丰富的科研实践知识和创新体验融入形态学实验教学课堂,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实验技术人员积极探索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的效率;这些积极的教改措施提高了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经过几年的建设和探索实践,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硕果累累,实验室教师获得教学奖项21项,获省级精品课程2门,发表教学论文41篇,研究论文203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3项,教育部、卫生部及省级科研课题26项,获四川省和重庆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五项、其它省级科研成果奖三项。参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七年制教材2部、五年制教材2部、双语教学教材1部。招收博、硕士研究生80余名。
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体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学生素质培养方面进行了综合改革和创新,做出了有特色的、富有成效的,有示范作用和推广意义的成果,使实验室成为重庆市医学人才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重庆市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
实验室主任
副主任(主持工作):张政教授
副主任:刘含登副教授
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
医学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科学,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教学在整个医学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将有助于提高整体医学教育水平,不断完善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室建设也是提高医学实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2005年在中央和地方共建资金支持下,重庆医科大学建立了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室。整合了细胞生物学、普通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的实验教学工作,开设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课程。实验室购置了一批显微镜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室专兼职教师爱岗敬业,治学严谨,团结奉献,勇于探索创新,积极投身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中,取得了优异的教学科研成绩。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本着“突出学科优势,提高管理水平”的原则,制定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实验教学规律,加快实验教学改革步伐。紧紧围绕教学中心任务,努力提高学生综舍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专业结构和学生知识结构调整的需要,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在不断改善现有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创新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规划的总体目标是:经过3年的努力,把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室建设成与医学专业相适应,具有综合型、开放型、研究型特点的基础医学实验室。成为体制规范、管理科学、手段先进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二、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部分实验设备需更新、实验室管理水平偏低、专职实验教师数量不足、实验技术人员学历结构偏低和年龄偏大、实验室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如果不能解决好其中的问题,不仅给相关学科的教学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妨碍教学实验室自身的发展。我们认为,实验室管理必须达到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需要的最大满足、实验室设施最低损耗、实验室资源最大利用、管理力量的最小投入。
三、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
建立建全实验室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与实验室行政秘书、教学秘书职责明确,定期开会研究实验室工作。进一步培养造就一支学养深厚、敬业创新的实验师资队伍。增强实验室功能,实验室以技术特征和设备特征集中建设和布局,对新仪器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实验室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即教学安排更加科学合理、在技术手段方面完成实验任务更加便利,开设综合性实验课程的条件趋于成熟,实验教学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制订严格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和措施,保证严谨求实的教风:制订实施的教学管理有:《集体备课会制度》、《新教师预讲制度》、《青年教师听课制度》、《实验课集体预做制度》、《实验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师生座谈会制度》、《考试保密制度》、《教师教学效果动态反馈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等。坚持教研活动,每门课程由课程负责人负责、多位教师共同承担。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召开课内任课教师、实验技术人员会议,及时解决。每个月举办1次教研活动等。在实施过程中分工具体、责任明确,保证了中心实验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加强教学意识,重视本科实验教学,要求教授上本科生实验课程,带领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以科学创新思维方式和严肃认真的科研态度影响学生。优秀学生通过自行设计、完成实验,自行编辑、排版、校对,每年出版自己的论文集,并进行论文答辩。通过教师们言传身教,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和开创学术新领域的勇气影响着学生,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的不仅是科学知识,而且还学到了追求科学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使学生感受初步科研的全过程。教学实验室建设必须以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满足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需要为目标。借助多学科、多技术综合的优势,开设综合实验和学生设计创新实验,以训练学生的科研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①建立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四期反馈”系统:一期是课后反馈;二期是不定期反馈;三期是阶段性反馈;四期是问卷调查和考试后试题分析。②学生参加对实验教学全过程进行动态评价、监控,加强了“学与教”之间信息反馈,保证教学效果。 ③建立教学督导制度,接受校院两级督导组成员不定期检查、听课,实验室根据他们反馈的意见进行整改。
建立并完善人体显微形态学开放实验室,全天候开放,学生可以利用开放实验室的计算机、展板和标注结构特征的标本和模型自主学习。坚持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原则。实验室充分挖掘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等资源,努力完善实验技术条件和工作环境,逐渐建成和完善细胞生物学开放实验室,进行组织细胞结构及功能的研究。逐步加大实验室开放程度和开放范围。每年为40名本科生提供的自主设计、独立完成的创新实验。
实验室建立师生互动平台,2-3位教师(BBS版主)坚持每天在线与学生交流,解答学生的问题。同时每学期每门课程都建立教师联系学生制度,及时收集同学的要求和建议,在教研活动、集中备课中及时给予解决。
建立良师益友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认真、严格开展教学活动。对于学生实验操作中的失误及时纠正,表现出严师的风范;对于学生重做实验,教师都能提供指导时间上的保证,对于开放性、创新性实验,从选题、设计到指导、论文撰写等环节都能给予大力支持,对同学生活、思想上的问题也给予必要的关心。
建立学生评师活动每学期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各门课、对任课教师的评价,以便及时改正,对期末学生给任课教师的评分以及每学年开展学生心目的好老师活动的评选情况,供校、院、中心作为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依据之一。
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
人体显微形态学开放实验室是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的自主学习平台。为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资源优势,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促进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规范有序地做好实验室的开放工作,鼓励和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实验教学、科研活动,以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特制定本办法。
一、实验室开放的原则
1、坚持分层次开放、循序渐进的原则。层次开放指实验室在完成教学计划安排的实验教学任务外,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采取多种开放形式,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完成各种开放实验内容。
2、坚持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原则。实验室应充分挖掘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等资源,努力完善实验技术条件和工作环境,逐步加大实验室开放程度和开放范围。学校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制订相应政策,支持和鼓励实验室利用一切可以开放的时间和资源向学生开放。
3、坚持立足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原则。努力开放以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创新性实验为主的实验项目,不断丰富开放内容,不断增加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鼓励广大教师将科研成果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部分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并在指导过程中将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引入实验教学。
4、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实验室开放的教学时间、过程、形式、内容、方法上,根据不同的学生区别对待,创造学生进行实验活动的环境,强调学生主体、教师启发指导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特色培养。
二、实验室开放的形式和内容
根据实验室的教学条件,初期可实行标本模型、仪器设备和实验场地部分开放,随着实验室开放层次和水平的不断提升,逐步实现实验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全面开放。开放的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以训练其基本技能、掌握或了解主要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为主;对于高年级学生,可重在培养其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实验室开放的内容可以是课内实验的进一步延伸或课内拓展实验,也可以是自选课题、科研项目、科技活动、兴趣小组的提高型学习等。
1、课内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与加强:学生为了更好地掌握课内实验操作技能,于课外时间进入实验室操作,按照课内实验要求进行实验。
2、课内实验拓展型:涉及课内实验以外的标本模型的学习,学生可以利用开放实验室的计算机、展板和标注结构特征的标本和模型自主学习。
3、学生参与科研型:实验室以面向高年级学生为主定期发布科研项目中的开放研究题目,吸收部分优秀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活动;也可结合实验室条件,学生自拟科技活动课题,经答辩立项后,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开展科技实验活动。
4、学生科技活动型:对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科技竞赛等实验活动开放,学生个人或兴趣小组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的实验活动。
5、自选实验课题型:实验室为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而发布教学计划以外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供学生自选实验课题,学生在实验中独立完成课题的方案设计、实验装置安装与调试,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室开放的条件
1、实验室必须在保质保量完成教学计划安排的实验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进行开放。
2、开放实验室应有一定的实验项目供学生选择。
3、开放实验室根据学生人数的多少和实验内容,应具备良好的仪器设备和充足的实验材料,并有能力配备一定数量的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参与开放工作。
4、开放实验室应建立健全有关开放管理的规章制度。
5、开放实验室要有安全保障措施及安全管理人员,保证实验室开放期间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四、实验室开放的组织实施
1、实验室开放工作在各院(系)的领导下,由实验室主任组织实施。应制定相应的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加强对实验室开放工作的领导与管理。
2、指导教师要因材施教,加强对学生实验素质与技能、创造性的科学思维方法、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艰苦创业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指导教师对选题的科学性及难易程度负责,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要有预案、论证,并提前向学生警示防范。实验室建立师生互动平台,2-3位教师(BBS版主)坚持每天在线与学生交流,解答学生的问题。
3、开放实验室根据参加实验学生人数的多少和实验内容,做好仪器设备、材料等的准备工作。实验室开放时,须有指导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负责教学秩序、安全管理工作,对仪器设备、实验材料的使用给予适当的指导,应加强学生纪律教育及品德培育,加强管理,做到开放灵活、规范有序。
4、开放实验室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实验室开放的有关规章制度,认真做好实验室安全和开放情况记录,注重实验室开放材料的收集和归档,包括实验室开放项目申请、学生开放实验申请、实验开出记录、学生签到本、实验报告、结题报告、成果鉴定、奖励等原始材料。
五、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1、要求参加开放实验的学生可直接与指导教师或实验室联系,填报《重庆医科大学学生开放实验申请表》,经审查合格后,向实验室登记报名。确定实验有关事项后,实验室组织开放实验项目的实施。
2、开放实验项目结束后,填写《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室开放登记表》,经院(系)审核验收,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备案。
3、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制度,损坏仪器设备等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4、鼓励和支持开放实验产生创新性成果。对学生、指导教师参加开放实验完成具有独创性的成果,可按照学校相应的成果认定办法认定。
实验室实验队伍
一、队伍建设
1. 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室主任由学校任命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有一定的专业理论修养、有实验教学工作经验、组织管理能力较强和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担任。
2.努力建立一支实验教学、理论教学与科学研究互通教学队伍是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室的目标。目前,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室有专职人员11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1名。同时还聘请高水平教师担任实验教学工作,鼓励教师(特别是教学辅助人员)在科研学术上深造提高。实验课程主讲人全部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热心于实验教学、关注实验教学的发展、注重实验教学的规律的教师承担。
3. 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由学校根据实验教学的需要,按照国家及学校对不同专业人员职责的有关条件及实施细则具体确定。
4. 实验室各类人员的职务聘任、职称晋升工作,根据实验室工作特点和本人的工作业绩,按照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5. 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室定期开展实验室工作检查、评比活动,对成绩显著的集体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违章失职或因工作不负责任造成损失者,进行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二、实验队伍状况
为确保实验教学质量和实验室的高效运行,按照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实行了岗位聘任制,聘任了多位具有丰富实验教学科研经验的理论课教师作为专职或兼职的实验课程负责人、实验教师以实验项目聘任、研究生作助教、实验技术人员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用人机制,建立了一支教学、科研、技术兼容,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互通,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团队。
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室拥有雄厚的专兼职师资队伍。现有相对稳定的实验教学人员61人(其中专兼职实验教师52人,实验技术人员9人)。实验教师中教授16人,副教授19人,高级实验师2人。高级职称比例达61%,研究生学历比例达81%,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实验教学队伍。
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室还经常聘请校内外具有丰富实验教学经验的相关学科专家授课,培训人员达人180余人次。实验室内部还定期研讨实验教学情况,制定创新性实验的方案。鼓励青年教师到全国重点高校、科研院所攻读学位,支持教师参加各种新技术培训学习等。
三、实验教学队伍教学、科研、技术状况
教学工作是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室中心工作,优良的教风与学风是确保教学工作规范、有效进行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形态学实验室认真组织学习《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和学校的《教师教学规程》等文件,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学观念,弘扬高尚师德,提倡奉献精神。不断完善各级教学标准和管理规范,积极开展各项教研活动,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教学风气良好。
实验教学队伍的专任教师治学严谨,能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专业的前沿发展水平,认真备课、讲课,力求讲课熟练,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不断尝试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年来本队伍教师多次在年终考核中评为优秀。
几年来,在教学研究方面,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室教师在实验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承担了一批教育部、省教育厅和校级教改项目,主编、参编教材、教参8部,发表了一批实验教学改革论文,获得省部教学成果奖3项,校级教研成果4项。在科学研究方面,教师承担或参与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省部级以上及重大横向科研项目1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同时,还承担了对地方经济建设起推动作用的项目20多项,公开发表论文共250篇。为学生创新能力等培养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室十分重视教学、科研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几年来,先后有30多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2004年中心承办了西部地区基础医学教育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100多人参加了本次研讨。
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
为了更好地实施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聘任制,根据我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特制订《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
各具体工作岗位的设置及其职责,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和工作任务以及考虑到实验教学中实验技术人员与教师工作交叉的特点来确定。
各级实验技术人员应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钻研业务,不断提高实验工作水平。
一、实验室主任工作岗位职责
1.在主管实验室的院(系)主任领导下,全面负责实验室的工作。组织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年度教学实验计划,年度建设和经费使用计划,并负责计划的实施。
2.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申购审核工作,努力做到合理开支实验室的各项经费,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和效益。
3.组织制定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实验室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并督促检查岗位责任制的执行情况,协调其工作。
4.组织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5.组织好仪器设备的定期保养和维修工作。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高级实验师工作职责
1.掌握本学科实验的发展动态,提出实验室建设方向、制定实验室发展规划,拟定教学实验方案。
2.根据学科发展的要求,主持或组织实验课题的研究,及时更新实验内容和改革实验方法,编写高质量的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和撰写高水平的技术论文。
3.负责指导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引进、验收、安装调试和日常运行与维护,以及功能开发。
4.积极承担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提高工作,参加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指导工作。
5.掌握先进的实验技术手段,承担或参加指导新实验设备的研制及有关设备的改造工作,解决本学科实验技术中的疑难问题。
6.研究提高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水平、指导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7.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三、实验师工作职责
1.根据实验室的教学实验任务,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2.做好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保障工作: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设备、仪器,及时处理仪器设备故障,配合指导教师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3.总结、推广实验课的先进经验,不断更新实验内容,引进新技术、改革实验方法,提高实验课质量。
4.参加新开实验方案的制订和设计,预做教学实验,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
5.收集国内外先进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资料,积极参加实验仪器设备的研制和改造;认真做好实验仪器设备的选购、验收、安装、调试和数据测定分析等工作。
6.负责实验室大型精密仪器的运行、维护和一般仪器的维修工作。
7.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积极主动地完成实验室交给的各项任务,共同做好实验室的安全卫生工作。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四、助理实验师工作职责
1.做好教学实验的准备工作,掌握有关实验的基本原理,参加予做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2.做好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保障工作: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及时处理仪器设备故障,配合指导教师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3.做好仪器设备的技术管理,参加仪器设备的维修、技术改造工作。
4.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5. 负责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和各种报表的统计工作。
6. 认认真做好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做好实验室的安全卫生工作。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五、资产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1.在实验室主任的领导下,负责实验室固定资产、低值耐用品、易耗品和材料的管理。建立上述物资的序时流水帐、分类帐、借用帐和材料领用帐,记帐时要做到文字清晰、准确、规范。
2.负责实验室仪器设备、低值品和材料的领取与发放工作。物资的购买、领用、借出、归还、调拨、报废等都必须严格手续,认真及时登记帐目,严格执行资产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3.经常清点帐、物,每年年底与设备主管部门核对帐、卡,做到帐、卡、物三相符。
4.对不经常使用的仪器设备要定期检查,做好防潮、防霉、防尘工作。
5.对有毒物品及贵重金属要存放在保险柜内,物品的进、出要严格按有关制度执行。
6.做好物资的安全管理工作,完成领导布置的其他任务。
实验室管理体制
1、实验室建制
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室是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领导的教学机构,实行主任负责制,现设主任2名。实验室主任由学校直接任命,全面主持实验室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1 名行政秘书负责中心日常事务、实验室管理、对外交流。1名教学秘书协助管理实验教学工作。
2、管理模式
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室全面负责全校本科学生人体显微形态学相关实验教学工作,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负责建设,提供其正常运转、维修及更新改造经费。形态学实验室现有数字显微互动实验室(48座)五间,普通显微形态学实验室(48座)五间。专职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实行聘任制,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由学校实验中心集中统一管理;兼课教师竞聘实验教学任务,实行流动式的管理机制。基础医学院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课程内容和实验项目等审定工作,充分发挥对实验教学的决策和对示范中心的引导作用。
3、资源利用
实验室年实验学生数约4500人;年生时数约144597人时数/年;实验项目数117个,每学年教学大纲要求开出实验项目个数的开出率:100%。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96%。教学实验各类教学资源实行集中管理和共享,集中采购实验物资和仪器设备,统一调配教辅人员。
信息平台(网络实验教学资源,实验室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及应用等)
本实验室的教师均可通过办公室的电脑,进入国际互联网、学校校园网和学院的局域网,方便备课与授课。实验室接入了有线电视与网络接口,可进行视频化教学和数字化教学。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室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典型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源都可以在实验中心网站上查到,方便学生自学。
运行机制(开放运行情况,管理制度,考评办法,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经费保障等)
1、人体显微形态学开放实验室面向全校本科生全年开放,运行状态良好。部分实验室实现24小时开放,专人负责管理,并制定有相应的管理制度。
2、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室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制度保证教学场所的环境安全,对各个实验室制定《实验室安全工作条例》、《实验室卫生工作制度》。定期检查各实验室防火、防爆、防盗等方面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开展安全教育,切实保障人身和国家财产的安全。
3、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室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保障实验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4、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室建立和健全了岗位责任制,定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工作业绩和教学服务水平进行考核。
5、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室采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办公手段,对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物质设备、经费、环境状况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及时为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实验室运行的准确数据。
实验室教学理念
医学是科学与技术的完美结合,一名合格医生应该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秉承重庆医科大学“严谨、求实、勤奋、进取”的校训,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以培养21世纪高素质创新性医学人才为工作核心,贯穿现代医学整体系统的教学理念,注重医学专业的特殊性,按照“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的实验教学理念,将实验教学同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构建适合学科特点、科学完整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开展具有“宽基础实验技能培训、分层次强化专业培训、优等生创新实验培训”等特点的实验教学项目建设,探索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实验技能以及综合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学生理论学习、实践能力、科学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
实验室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协调性,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的兼顾性,课程实验与创新设计结合性,创造以学生为本的人文环境,把知识传授、能力提高、素质培养贯穿于实验教学始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独立于理论的课程设置方式,提供《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菜单”式的实验内容,供本科、专科的医学各专业以及其它医学相关专业学生选择使用。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
常用仪器及基本使用方法:人体显微形态学常用仪器的基本结构、原理、特点和使用方法。
经典验证性实验:为传统、经典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注重在实验中增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综合性实验:包括综合性人体显微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和病案综合讨论。综合性实验体现学生各门课程知识和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病案综合讨论主要引导学生综合分析病情或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创新性实验:提供实验方法平台,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内容和技术路线;或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查阅文献,提出实验设计,并与老师共同探讨实验方案及方法。实验完成后,进行数据分析、论文写作。通过这些实验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基本的医学科研能力。
为保障学生充足的自我学习时间,建立了实验室开放制度,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将建立全天候开放的人体病理学开放实验室、生物进化和胚胎发育开放实验室以及组织细胞培养和功能研究开放实验室,学生可在业余时间进行实验观察。可以在电脑上查寻相关实验内容,根据展板提示,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学生可以观察数十年精心收集的2000多件珍贵标本,每件标本均有照片提示知识重点。优秀学生还可以申请经费,自主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并撰写论文。实验室鼓励教师利用双休日和假期在开放实验室指导学生完成实验项目。
实验室特色
一、科学整合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内容,适应现代医学生培养的要求
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室将实验教学密切结合医学科学发展特点,对传统的以各专业课划分实验室的模式进行了改革,使医学生能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人体形态结构的组成以及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变化的形态学特征,为后续的医学课程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形态学基础。自2004年起,实验课独立开设,以形态学观察为主线,增加了部分提高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实验室开设的实验项目117个,其中包括综合性实验19项,创新性实验22项。教师将丰富的科研实践知识和创新体验融入形态学实验教学课堂,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实验技术人员积极探索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的效率;这些积极的教改措施提高了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教学的质量。通过相关的实验项目,学生能很好的掌握形态学科从分子水平到超微形态,从超微形态到细胞形态,从细胞形态到组织形态,从正常形态到异常形态的整个形态学课程的系统性实验,从而为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打好了良好基础。
二、注重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推动了实验室全面、快速可持续发展
注重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积极外引内培,支持学术交流,资助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实验技能培训,鼓励在岗人员在工作实践中锻炼提高,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合作的实验教学团队,推动了实验室全面、快速可持续发展。
三、实现资源高度共享与开放
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室承担了全校的11个院、5个系部,41个专业及方向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基础和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为本科教学提供了优质生物实验教学资源;同时也为研究生教学、成人教育、科研以及社会人员培训提供了服务;实验室和研究室向研究生全面开放,为学生尽早体验自主学习和接受科研训练提供条件和资源,提高了资源平台的利用效益,实现了资源的全面开放和高度共享。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将建立全天候开放的人体病理学开放实验室、生物进化和胚胎发育开放实验室以及组织细胞培养和功能研究开放实验室,学生可在业余时间进行实验观察。可以在电脑上查寻相关实验内容,根据展板提示,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学生可以观察数十年精心收集的2000多件珍贵标本,每件标本均有照片提示知识重点。优秀学生还可以申请经费,自主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并撰写论文。实验室鼓励教师利用双休日和假期在开放实验室指导学生完成实验项目。
四、有限资源,合理配置,确保实验室工作的高效运行
在实验设施、仪器设备和人力、人才资源上,实行柔性配置、灵活调度、统一安排的管理模式,极大地发挥了现有资源的潜能,保证了实验室的高效、有序运行。
实验室仪器设备与环境
仪器设备配置情况(购置经费保障情况,更新情况,利用率,自制仪器设备情况等,列表说明主要仪器设备类型、名称、数量、购置时间、原值)
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室根据生命学科的发展特点,在购置仪器设备时充分考虑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起点高与设备利用率高并重,面向本科基础实验教学服务。实验室建设利用学校“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等累计投入经费467.83万元用于购置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更新率达50%,仪器利用率达96%。现有实验仪器设备903件,价值约914.55万元。
维护与运行
为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实验室采取了多项措施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以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具体措施有:
1.强化管理意识,制定了《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加强实验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和管理人员责任心教育;
2.加强常用仪器、大型仪器的日常维护与检测,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做好仪器使用及检修情况纪录;
3.实验室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和维修。维修经费由学院每学年纳入年度预算。
4.学校每年下拨低质易耗专项费用于形态学实验室教学耗材购置。
实验中心环境与安全
实验室高度重视实验室环境与安全工作,制定了相应的实验室安全条例,并检查落实。
1.构建验室开放的技术管理平台
为实现实验室的开放,建立老师负责制,由带教老师对所属实验室及学生进行实验的全过程得到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实验室的安全得到保证,最大限度降低了实验室因开放所带来的管理难度,减少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实验室的安全运作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2.实验室安全、环保
为保障实验室的安全和防火安全的需要,实验室的设计和建设严格按照国家安全标准建立,在每一楼层均设立了消防栓和配备了消防器材,每个实验室均配备了1-2个消防器材,并按期更换,杜绝安全隐患,保障实验室的安全。还不定期聘请了消防专家对全体人员进行了一次消防知识讲座。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物等有害或有毒物质集中收集处理,防止环境污染。实验中心所属各实验室安装了自动报警系统和监控系统,确保防火、防盗、防爆、防破坏;高压容器、易燃、易爆、有毒等物品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合理存放,专人管理;有三废处理措施,符合环保要求;实验室教学环境清洁、整齐、卫生。
实验室自我评价
一.建立了完整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支持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早进实验室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实验室开放管理满足了学生自主实验设计与个性发展等需要。目前,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室承担了全校的11个院、5个系部,41个专业及方向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基础和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并且常年向研究生和教师开放。目前,已经成为一个面向全校各呈次医学生的现代化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协调性,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的兼顾性,课程实验与创新设计结合性,创造以学生为本的人文环境,把知识传授、能力提高、素质培养贯穿于实验教学始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独立于理论的课程设置方式,提供《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菜单”式的实验内容,供本科、专科的医学各专业以及其它医学相关专业学生选择使用。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
常用仪器及基本使用方法:人体显微形态学常用仪器的基本结构、原理、特点和使用方法。
经典验证性实验:为传统、经典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注重在实验中增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综合性实验:包括综合性人体显微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和病案综合讨论。综合性实验体现学生各门课程知识和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病案综合讨论主要引导学生综合分析病情或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创新性实验:提供实验方法平台,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内容和技术路线;或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查阅文献,提出实验设计,并与老师共同探讨实验方案及方法。实验完成后,进行数据分析、论文写作。通过这些实验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基本的医学科研能力。
二.建立了先进的实验教学体系,在强化基础试验的基础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质量和开设的学时数不断提高,多媒体教育信息技术和专题学习网站开始应用于实验教学环节中,实验教材建设效果显著,实验教学条件和指导能力满足实现培养既全面发展又有个性拓展的新型人才的需要,处于重庆市同类型高等学校的先进水平。
三.按照“有限资源,合理配置”原则管理实验室,使实验室的资源得到充分发挥,提高管理效率,强化资源共享与开放。为保障学生充足的自我学习时间,建立了实验室开放制度,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将建立全天候开放的人体病理学开放实验室、生物进化和胚胎发育开放实验室以及组织细胞培养和功能研究开放实验室,学生可在业余时间进行实验观察。可以在电脑上查寻相关实验内容,根据展板提示,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学生可以观察数十年精心收集的2000多件珍贵标本,每件标本均有照片提示知识重点。优秀学生还可以申请经费,自主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并撰写论文。实验室鼓励教师利用双休日和假期在开放实验室指导学生完成实验项目。
四.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室拥有雄厚的专兼职师资队伍。现有相对稳定的实验教学人员61人(其中专兼职实验教师52人,实验技术人员9人)。实验教师中教授16人,副教授19人,高级实验师2人。高级职称比例达61%,研究生学历比例达81%,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实验教学队伍。在师资力量上注重引进、培养人才,实验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师资学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
五.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体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学生素质培养方面进行了综合改革和创新,做出了有特色的、富有成效的,有示范作用和推广意义的成果,使实验室成为重庆市医学人才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重庆市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
实验室教学改革思路
一、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
在“全面培养、提高素质、加强基础、注重能力”的原则指导下,为进一步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校制定了许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和指导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研究活动,保质保量完成实验教学任务,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对教师课堂实验教学质量评价,鼓励教师指导大学生开展科学创新活动等。这些政策规范了实验教学各个环节,促进了优质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高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了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
为全面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提高为主线,以适应社会能力为目标,突出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形态学实验室建设,提高本科实验教学质量,按学校新时期事业发展及长远发展规划,实验室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指导思想的高水平实验教学队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条件;争创高水平实验教学研究成果;实现实验教学的多媒体化和网络化;提高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在全市发挥实验教学示范作用,使实验室成为重庆市医学人才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重庆市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
三、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
人体显微形态学是医学生学习所有医学知识的基础。医学生进入医学院后首先要学习正常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等正常形态学课程,对人体的形态结构从微观到大体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才能够进行深入的与疾病相关的其它医学知识的学习。人体显微形态学形态学的学习讲究眼见为实,形态学实验课程的学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真正了解和掌握人体形态学的重要途经。形态学实验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医学生对有关人体形态结构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直接关系到后续其他医学课程的学习和理解。传统的医学形态学实验课仅作为理论课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实验课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验中加深理论学习和一般形态的认识,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忽视了学生实验技能、实验操作以及观察过程的培养。这种培养模式造成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距。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体系是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而获得学习成绩,但是实验教学中演示、验证的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是学生参与的机会少,只知道结果,不知道过程,不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思维,而且,由于相关形态学实验教学相互间独立,不利于医学生系统地掌握人体正常和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形态学知识。我们的教学改革思路是:依托教改环境,重视实践技能训练,突出医学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建设一体化、多层次和开放式的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共享平台。在原有工作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实验教学工作:
1.建立一套完善的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在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教学资源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为了全面提升实验教学质量,提出了“有限资源,合理配置”的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在实验室二级管理的基础上,强化整体、质量、开放和创新意识,模糊实验室间的学科界限,强化实验员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全面性培育,实行内部轮岗制。从制度、体制上保证实验内容、实验场地、实验设备等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提高实验场地、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率,发挥实验室资源的最大效益。另外人、财、物统一管理模式,保证了实验室的全方位开放,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力保障。
2.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内容
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统筹规划,提高实验教学的时数在总培养计划总的比例,增加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相对分离、独立设课的课程;在制订新的实验教学规划时,要求各门课程精选教材和实验内容,既注重基础性,又重视研究性和先进性,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实验室全天候开放。
3.科学评估实践教学质量,全面评价学生实验成绩
建立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体系方法,包括从实验态度、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和分析等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全面衡量学生的实验技能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树立“优化课内、强化课外”意识,鼓励“科研、教学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方式
改革实验教学组织形式,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鼓励七年制学生早日进入实验室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依托教师的科研条件和指导力量,将科学研究渗入实验教学,这不仅可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知识,更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5、确立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
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按分类分级、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改革思路,确立了以下实验教学体系:①基础生物学教学体系,主要包含为全校各个专业学生开设的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实验课程,以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主。②正常人体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教学体系,主要包括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等实验课程。是学生能够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基础,理解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的与疾病相关形态学变化打下基础。③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人体形态学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发生的机理和临床表现。这些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中,涵盖基本型实验、应用型、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研究型、创新型实验等教学内容,并将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验内容,形成了适应学科特点、系统、科学和完整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作风、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使三者的比例达到了65.3%:20.8%:9.7%。经过整合,形成3个教学平台。
6、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1)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的特点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把过去单纯验证性实验,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并通过教学录像、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地完成实验设计,提高实验技能。通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实验项目选择、启迪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实验安排由浅到深,由简单到综合,做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准确地收集、记录和整理实验数据并进行科学分析判断、符合逻辑的判断、得出结论的能力;实验中注重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联系临床疾病的能力,特别是在形态学病理学课程中,每一实验项目都紧密联系临床,学生、老师共同参与临床病理讨论。
(2)实验室非常重视教学手段的更新,根据形态学实验的特点,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中心积极改善教学手段,从传统教学手段的黑板、粉笔、显微镜、切片、标本逐渐转变为包含电视、录像、投影仪、多媒体、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内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际结合、标本和切片结合、显微镜和数码互动结合、老师适时讲授和录音录像结合。
(3)实验课与理论课相对独立,单独考核。改革考试方法,建立了多元实验成绩评定方法(如采用设计评价、制作标本、实验现象及结果分析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还建立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实验室制定了“平时成绩 + 期末成绩”和“实验考试 + 笔试成绩”相结合的实验考核原则,并鼓励创新。平时成绩以实验操作、实验能力、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是否准确、规范化为主要依据;鼓励学生在实验中有所创新,对于有创见的学生,成绩评优。